端午别让肠胃太放“粽”,胃肠道健康守护正当时!健康过端午!

  胃肠类疾病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06-21 15:51

端午节即将到来,很多人都会品尝粽子。吃粽子是长久以来的习俗,很多人都会在节日氛围的烘托下大快朵颐。然而粽子由糯米做成,糯米本身黏度高不易消化,从中医角度讲,适量食用粽子有益健康。

图片来自网络*

但是吃太多的粽子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,负担加重。那么不小心贪嘴吃多了该怎么办呢?

护肠胃,别让端午节变“端午劫”

临近端午节,因吃粽子引发「胃肠道疾患」的人不在少数!每年端午节前后门诊的急性肠胃炎的病患都会大增。原因是一些家庭在端午节前后会把粽子当作主食顿顿食用。

图片来自网络*


殊不知,长期大量的摄入糯食,会刺激胃酸分泌并延长胃排空时间,增加胃肠道的负担,引起消化吸收障碍,产生恶心反酸、打嗝、腹胀等症状,引起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。

图片来自网络*

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,黏度高、不容易消化,还含过多的脂肪、盐、糖,如果没有节制的过量进食,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,诱发胃部不适、消化不良甚至肠梗阻。


那么吃粽子有什么讲究?

①不要空腹吃粽子,会刺激到胃酸分泌,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;

②睡前2小时最好别吃粽子,因为粽子黏度高,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糖,不容易消化;

③吃粽子时,一定要趁热吃;

图片来自网络*


④适当搭配,如:喝点白萝卜水促进消化,或者吃点水果增加纤维质;

⑤老年人和小朋友、胃肠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选择地、适时适量地吃。

哪些人应尽量少食或不食粽子呢?

心血管疾病人群:无论是肉粽还是甜粽,都含有大量的精致碳水、脂肪,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


肠胃道疾患人群:当糯米煮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,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,容易引起肠胃不适,诱发肠胃疾病。


糖尿病人群: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、豆沙等,引起=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,加重病情。


老人和小孩:粽子多用糯米制成,黏性大,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,极易造成消化不良。

端午小长假,别忽略了肠胃健康!

不健康的胃肠道无法好好消化食物,更别说端午节吃粽子以及假期吃一些油腻的食物了。

图片来自网络*


没有一个好的消化系统,不仅意味着肠胃容易生病,还隐藏着消化道癌的隐患。午节到了,很多人都会品尝粽子。


肠胃不适不可大意,一定要及早做胃肠镜检查,及早发现疾患,及时诊治。

图片来自网络*


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,昆明中医胃肠病医院推出健康更“粽”要,胃肠早筛查活动。


同时为方便广大患者的就诊需求,我院端午节期间不放假,专家照常接诊,为广大市民朋友健康保驾护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