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岁,风华正茂属于青春的年纪。然而,这个男孩的21岁,却意外地与胃癌狭路相逢,甚至已经发生转移,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。
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,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。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。由于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,或出现上腹不适、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,常与胃炎、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,因此常常易被忽略。
胃癌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,男女发病率之比大约为2:1。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、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,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。
目前我国胃癌呈现“三高”、“三低”的特点,即发病率高、死亡率高、转移率高,早期诊断率低、切除率低和5年生存率低。
胃癌是怎么悄无声息地来的?
我们的胃分为四层,分别是粘膜层、粘膜下层、肌肉层和浆膜层。
胃癌最先起源于胃的粘膜层,由于早期癌灶很表浅,对粘膜的损伤也不大,不会出血,也很少影响到消化功能,所以很少出现症状。
偶尔出现腹胀、消化不良、胃痛等症状,患者会单纯地认为就是胃炎、胃溃疡、消化不良等,觉得忍忍就过去了。
我们说的早期胃癌,就是这种仅仅限于粘膜内的早期胃癌。如果能够此时发现,90%-97%能够彻底治愈,而且大多不需要开刀,胃镜下可以治疗。
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,随着癌细胞的不断增殖,癌灶会越来越大,会逐渐侵犯到肌层、穿透浆膜层,进而引起脉管浸润、远端转移,这就是进展期了。
一旦发生脏器转移,那就是晚期了,5年存活率低于10%。
65%的胃癌患者得过“胃病”
胃处于上腹部,上接食道,下通小肠,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,遗传、饮食、药物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胃部出现问题。
上腹部疼痛是胃病的常见症状,且不适症状在服药后往往能有效缓解,容易让人放松警惕,给了胃癌可趁之机。
临床发现,近65%的胃癌患者,发病前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。
最常见的胃病是胃炎和胃溃疡,但两者疼痛的部位有所区别。
胃炎的疼痛没有规律、程度较轻,但餐后会有比较明显的胀痛,并伴随打嗝、恶心等症状。
胃溃疡的腹痛有周期性变化,发作时痛感较强,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不等,即使缓解,过段时间也可再次发作。
另外,幽门螺杆菌跟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。临床研究表明,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越高,患有胃癌的风险越高。据统计,大约有1%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会发展成为胃癌。
从胃病到胃癌的5个征兆
胃癌的早期具有很强的迷惑性,绝大多数胃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只是无关痛痒的症状,比如腹部不适、反酸、食欲减退等等。
下面是可能出现的早期胃癌的报警信号:但不一定都会有: 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,以饭后为重;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,常出现: ①体重减轻、贫血、乏力。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以上5个症状,可能是向胃癌恶化的征兆,需要引起高度警惕。 其实胃癌不可怕,关键要:早防、早筛、早治。早期胃肠癌没有明显的症状,定期的胃肠镜检查能够发现它的蛛丝马迹。 所以,千万不要傻傻等到有症状了,才想到去检查! 胃肠镜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,医学界资深人士都称它为消化道保护神。传统胃镜检查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,检查很难进行下去,无痛胃肠镜,为消化道患者带来了福音!
②食欲减退、嗳气、返酸、恶心、呕吐、黑便等。
②胃部疼痛。
③恶心、呕吐。
④出血和黑便,肿瘤侵犯血管,可引起消化道出血。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。
⑤其他症状如腹泻(患者因胃酸缺乏、胃排空加快)。